
新春见闻:农家饭桌从“数”到“素”的变迁
春节期间,记者在安徽农村走访发现,往昔农家追崇“大鱼大肉”与数量为先的待客之道在逐年变化,现如今主人家的“素菜”更受亲朋宾客追捧,茶余饭后谈谈健康话题则是常态。
资料图 丰盛的年夜饭。中新社发 于海洋 摄
62岁的赵梅是安徽省南陵县跃进村的一名家庭主妇,上世纪七十年代结婚,经历了中国农村刚开始分田到户“单干”时的一贫如洗,到现在子女成家立业的富足生活。过去30多年间的生活变迁,历历在目,尤其是逢年过节宴请亲朋宾客饭桌上“数”到“素”的变化。
30多年间她家饭桌上的点滴变化,也是当前安徽农家饭桌变迁的一个缩影。
有鱼有肉多多益善
她说,刚结婚的头几年非常穷,因为家里没有钱,买个碗筷都要考虑再三,过年招待亲戚吃饭自然是个不小的负担。据介绍,当地过年期间,得有鱼有肉,一是显示富有二是寓意年年有余,招待客人的菜一般是摆上满满一桌,菜碗为双数且基本都为荤菜。她说,那时候家庭条件不好,数量要多,摆满一桌子菜,十几个菜是必须的。
那时候,大家都不富裕,为了显示家庭的富有,过年期间鸡鸭鱼肉这一类的荤菜都要留着招待客人,即便孩子小很馋,也不会端出来吃,因为怕到时候菜的数量不够。她介绍说,“后来,条件慢慢好了,有能力准备‘大鱼大肉’了,孩子们也不再仅指望着过年才能吃点好的,对自己来说,是幸福的,过年的心情也变得更好。”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吴兰 编辑:湖北在线
- 相关 / 年夜饭
- 下篇 / 龙岩永定:子女拒付赡养费 法官温情感召促执结
- 上篇 / 泉城济南2017年春节期间锐减294吨鞭炮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