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银行-思想为您服务

从手写书信到移动互联 一枚邮票记录时代变迁

2016-12-05 17:29:15 | 湖北在线 | www.hbol.com.cn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对于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伊卫国与妻子张爱莲而言,最有感触。“对我们来说,邮票、书信是最有温度的记忆,里面包含了亲情、爱情,还有我们的青春时光。”

12月2日至6日,中国2016亚洲国际集邮展览在广西南宁举行,吸引了大批邮品设计名家及集邮爱好者前来参观。南宁市民伊卫国与张爱莲在参观间隙接受了中新社记者采访。

“以前的通讯方式就是写信。当时我们在上海读书,都是通过书信与家里联系,写一写自己的近况,用文字记录乡愁。后来两个人相恋了,寒暑假一个回四川,一个回广西,也是通过书信传情。”谈起40年前的青葱岁月,伊卫国说,书信就像一座桥,连接了他与家人、爱人的情感。

张爱莲告诉记者,时至今日,每当在街上看到邮筒,还是会让她激动不已。“当年就是这样一封一封的书信,串起了我们与家人、爱人的联系。一封信工工整整地写好,贴上邮票,刚投进邮筒就开始想,对方什么时候可以收到信,见信后是什么样反应,回信时会写些什么。然后就开始非常期待收到回信,每次路过传达室都会问一问有没有自己的信。”言语之间,张爱莲满脸的笑意中带着一丝羞涩,仿佛时间又回到了40年前。

“80后”女孩燕妮最心爱的宝贝,是珍藏在家中的两箱旧书信和集邮册。“中学时代是写信写得最疯狂的时候。一方面是给在国外的亲人写信,另一方面当时很流行交笔友。”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杨陈 编辑:湖北在线
发表评论
资讯
湖北在线 WWW.HBOL.COM.CN
Copyright© 2016-2024 hb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