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宾:构建绿色发展的城市空间体系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正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人类的发展理念正由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融转变,人类的行为正由片面向地球环境资源索取、向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和谐共生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位置,鲜明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四川也响亮地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新要求。成都地处成都平原,历来自然条件优越、自然环境优美。当前,成都正着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对于成都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成都推进绿色发展需要构建绿色发展城市空间体系,优化城市空间开发格局。
立足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定位 完善空间形态推动绿色发展
当前,成都城市空间结构正从单一向心集聚向向心集聚与离心扩散同时并存演进,城市空间形态正由单体城市向大都市区转型。成都需要加快构建和完善大都市区空间形态,为城市的绿色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发展空间。
一是重构市域地域功能。立足于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定位,重新思考城市的多层级中心功能和区域性国际功能,突出城市地区所承担的居住、制造、集散、枢纽、创新功能,突出乡村地域所承担的农业生产、生态保育、环境保护功能,从大都市区的视角重新审视核心城市与周边地域的空间关系,按照承担、共担和分担的功能担当原则,重构大都市区地域功能,优化大都市区空间组织,提高大都市区空间运行效率。
二是完善市域城镇空间发展格局。以“独立成市”的理念加快卫星城、区域中心城和小城市建设,形成合理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促进中小城市紧凑发展,培育提升城市功能,推进产城一体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形态,以通勤功能为导向强化与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连接,倡导以公共交通连接导向的外围城镇社区开发模式(TOD),将其建设成为相对独立、规模适中、功能完善、设施配套、业态完整、宜人宜居、特色鲜明的中小城市。适时开展乡镇行政区划调整,适当减少乡镇数量,扩大乡镇地域面积和人口规模,提高小城镇集聚发展水平、自我发展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 相关 / 绿色发展
- 下篇 / 远征二号上面级飞行任务圆满完成
- 上篇 / 专家解密催熟水果 吃得,还是吃不得?